心理百科-疗愈父母?不如疗愈自己

朋友阿杰最近被赶出了家门,很是郁闷,来到我这里诉苦。

他说童年时期没怎么感受过家的温暖,父母经常吵架,无处发泄时还会把气出在他身上。

久而久之,阿杰变得缺乏安全感,不轻信他人。

偶然之下,阿杰接触到了心理学,看了很多有关心理的相关知识:对孩子缺乏共情,亲密关系不和谐……

他感觉自己的父母就是这样的,所以想要尝试去改变他们,如果他们幸福,也许自己也会幸福。

阿杰边学习心理学知识,边帮父母分析,指出他们的问题。

但这让父母非常反感,根本听不进去,甚至觉得我中邪了,并把阿杰赶出了家门。

 

 

大部分像阿杰这样在原生家庭感受不到幸福的人,会寻求一些方式来改变和疗愈自己的原生家庭,疗愈父母,想让父母变得有爱有温暖,于是他们便出现了“拯救者情结”

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“我想拯救Ta”这股内在动力的背后,是希望这样做可以让自己好过一点。

然而,通过改变他人来让自己好过,是很难的。因此,阿杰常常会感觉很无能为力。

 

需用疗愈的是父母,还是自己?

站在阿杰的角度,他想要让父母变得幸福,进而自己也能获得幸福,因此他会郁闷、苦恼、甚至委屈

而站在阿杰父母的角度,父母不情愿这种强加的改变,他们很不舒服,所以才会把他赶出家门。

 

如果父母不能被我们疗愈,那为什么不试着去疗愈自己?

但是生命不止一个出口,换个方向,也许就会看到光明。

认识真相,便是疗愈的开始,我们无法改变他人,但可以改变自己。只要我们想改变,找到合适的方法,疗愈内在小孩,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。

 

从疗愈自己开始,做出改变

只有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,才能让我们在仅有一次的人生里活出自我,做出改变。

那么如何才能疗愈自己呢?

①相信心理学能带给你治愈力量

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·帕累托说:心理学是政治经济学甚至是社会科学的基础。

这世界上任何与人有关联的事物,都离不开心理学。只有相信心理学,才能相信心理学能带给我们治愈的力量。

②告诉自己不是别人的拯救者

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,不是为了疗愈任何人,也不是为了替代任何人受苦,我们能做的只有疗愈自己,活出完整的自己。

因此,要放下拯救者情结,更不要将拯救者情结强加到父母身上。

 

③尝试了解他人获得同理心

每一个孩子都希望父母是理想的父母,无论TA是受伤的还是挫败的,都希望父母能够爱TA,给与支持和祝福。

就像阿杰一样,当与父母发生冲突时,可以将自己的判断记录在本子上,“他们根本就不可理喻,好心帮助他们改掉毛病,却不领情”,一旦做出这样的判断,说明自己认可的事实在心理很难接受。

但其实每个人都带着文化的创伤,包括父母。

当我们用同理心看待父母时,或许我们就能理解父母的行为。

如果阿杰带着同理心看待他们,可能就理解:“他们不接受也很正常,这种直截了当的方式,可能伤害了他们或者他们曾经也受到过伤害”。

 

 

④拒绝内心“批判”

在了解消极情绪的同时,还要正视它,不要遇到失败就把原因归咎到自己的身上。

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更好地学习如何处理当下的问题,而不是因为自己犯了错而感到羞愧。

当领导交给你的任务感觉自己不能胜任,出现自我贬低的想法,如“我不行,我没有能力做到,时间不够用”的时候,要告诉自己拒绝内心的“批判”,静下来认真思考,找到障碍的根源,进而高效完成任务。

只有专注于任务并完成它,才能战胜坏情绪。

 

⑤主动建立滋养的关系

用好的关系覆盖坏的关系,对于疗愈内在小孩是十分重要的。

任何亲密的关系,包括恋人、闺蜜或者朋友等,通过滋养的关系,都能让我们更好地接纳自己。

 

 

不要再试图疗愈父母,疗愈自己才是改变原有现状的症结所在。

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,纵有再多的不幸,也已经是过去式。

抓住当下任何一个机会,选择重新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角度。

改变,疗愈自己开始。

来源:深圳市康宁医院

非弹窗-访客信息收集表单(其他页面)

获取产品详情与报价方案

请联系您学校的相关老师获取心理测评的入口。

评论被关闭。